宝宝初夏10大常见病排行榜
http://baby.qm120.com2010-05-07 15:17:24 来源:全民健康网
夏日伴随着煦暖的和风与妖娆的花朵加快了到来的脚步,宝宝在感受夏日快乐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夏日里种种潜藏的危险……旅行、散步、晒晒太阳,您是不是也已经做好帮助宝宝防御初夏疾病的准备了呢?
NO.1 腹泻
天热,宝宝大量出汗,如果饮水不足,体内消化液,如唾液、胃液、肠液、胆汁、胰液等都减少,影响到宝宝的食欲和消化功能,宝宝就极容易腹泻。细菌、病毒感染也是宝宝腹泻的常见原因,其中又以一种长得像轮子状的“轮状病毒”感染为多数。感染病毒可能引起宝宝胃肠功能紊乱,甚至发生肠炎、痢疾等肠道传染病。
症状:
宝宝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,即水样腹泻,伴有发烧、呕吐和腹痛,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,有恶臭,严重者可因脱水及肺炎、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。
小贴士:
1、注意卫生:宝宝的餐具、食物要单独存放,要有防尘和防蝇设备。妈妈在为宝宝准备这些用具前一定要先洗手。
2、注意新鲜:奶品要新鲜,奶瓶用后洗净煮开消毒。
3、注意定量:妈妈在用母乳喂养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定时定量,3个月以内的婴儿,每2―3小时喂奶一次,每天喂6―7次,夜间睡觉可少吃一次;以后可延长至3―4小时喂奶一次,每日喂5―6次,每次喂奶以15―20分钟为宜。预防因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。
NO.2 中暑
夏天宝宝容易出汗,由于其皮肤汗腺发育未完全,体内水分贮存量有限,流汗过多容易引起脱水休克。呼吸是人体自身散热的重要方式,因为肺部是除了皮肤外的次要散热器官,呼气时可将肺中的热气排出体外(占排热量的百分之十)。但如果环境的温度高过体温,吸入的是热空气,则反而会使体温上升,由于宝宝在夏天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呼吸调节体温,容易发生暑热伤害。
症状:
宝宝先是肤色发红,触摸宝宝的皮肤能感觉到干燥发热。宝宝烦躁不安,有的会哭闹,呼吸及脉搏加速,接着会显得倦怠、昏眩、抽搐,或进入昏迷状态,测量体温时可高达39℃以上。
小贴士:
1、控制室温: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、保持四周环境通风,温度适宜。
2、注意防晒:注意不要带宝宝在炎热的户外长时间晒太阳。
3、注意降温:发现宝宝中暑时,将宝宝移到阴凉处,除去衣物。要赶快送去医院诊治,千万不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。
NO.3 伤风感冒
夏天的特点就是烈日炎炎,离寒冷远了,离感冒似乎也远了。但其实,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以及皮肤散热、保温调节功能都差。夏天室内空调环境、室外高温,室内外温差大,宝宝就很容易伤风感冒。
症状:
宝宝不出汗,口渴、尿多、食欲不振、面色苍白而且烦躁不安,病程可持续1-2个月。
小贴士:
1、改善环境:防治暑热症首先要改善居住条件,注意通风及温度的控制。要经常让宝宝在较阴凉的地方休息,无论室外或室内都要保持清洁卫生、干燥通风。
2、适当补水:及时给宝宝多喂些淡盐凉开水,经常给宝宝用温水洗澡。
3、小偏方:对体温过高或烦躁不安的宝宝,可用温毛巾蘸水轻抚宝宝肌肤,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疏解宝宝的不适。
NO.4 蚊虫叮咬
夏天也是蚊虫活动的时节,宝宝幼嫩的皮肤就成了攻击对象,它们比更容易被蚊虫叮咬。宝宝很容易抓破皮肤而引起细菌感染,因此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蚊虫,宝宝的手脚被蚊虫叮咬后,会留下色素沉积,而反复抓破结疤可能会留下像小红豆一样的疤痕,也就是所谓的“红豆冰”现象。它不仅仅有碍肌肤的美观,严重的还会转变成蜂窝性组织炎。
症状:
局部红肿,在手部、小腿及足踝处,更可能产生水疱。
小贴士:
1、注意卫生:格外注意居家环境的清洁,地毯、凉席、榻榻米、猫、狗都是可能的虫虱来源。
2、提前防虫:每天睡觉之前,喷洒无毒害的杀虫剂,或者给宝宝使用蚊帐。
3、常备药品:出行的时候可以带上万金油、绿油精等药膏,但要记住这些药膏只能使宝宝的患处暂时获得清凉,并没有实质的治疗效果。
4、及时求医:如果宝宝皮肤上被叮咬的数目过多,或有感染迹象, 还是快快去医院找皮肤科医师求救。
NO.5 痱毒
痱毒是由痱子引发的病症,而痱子是夏天幼儿最常见的皮肤问题;好发于脖子、前胸及后背,形成大片瘙痒的红疹子。痱毒又称热疖,该症多由宝宝营养不良、抗病力差和痱子被抓破感染所致。痱毒若治疗不及时,常可继发肾炎,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,因此应该引起妈妈们的高度重视。
症状:
病变处表现为红、肿、热、痛及流水征象。
小贴士:
1、清爽干燥:预防之道首重凉爽,吹冷气、常洗澡、穿轻薄的棉质衣服等,都有助于让宝宝保持皮肤干爽,减少汗疹的发生。
2、保持卫生:宝宝要常常洗澡、勤换衣、勤剪指甲。对已形成痱毒者,要及时应用抗菌素,病变处用75%酒精消毒。
[[编辑推荐:宝宝服装如何健康又时髦]]
[[编辑推荐:水痘病童的居家护理要点]]
随着育儿知识的普及,很多妈妈们已经认识到科学育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,每个父母都应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,做好家长这人生中重要的工作![[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请进入:育儿频道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