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频道
  • 资讯
  • 医院
热门推荐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育儿频道 >> 学龄期(4-6岁) >> 儿童教育 >> 正文

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

http://baby.qm120.com2009-04-09 19:27:21 来源:全民健康网

关键字:儿童教育

 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

 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,起床、穿衣都要半天,刷牙、吃饭总是磨磨蹭蹭。做事情的时候边玩边干,大人明明告诉孩子再过十分钟要迟到了,可孩子不配合,照样在一边磨蹭,大人干着急也没办法。

  且不说孩子做事没有时间概念,我们身边的大人也常出现办事拖拉散漫、约会不守时等现象。为什么在快节奏生活里忙碌着的大人,还会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呢?这些跟他们幼年时的生活有关系。年幼的孩子生活在比较宽松、自由的环境中,时间观念往往被忽视,如果大人不刻意培养,慢慢地就习惯成自然了,长大后自然就缺乏时间管理能力。

  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呢?对孩子来说,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,没有可视可触的形状与颜色,看不见、摸不着,让他们来掌握抽象的时间概念难度很大。所以发展孩子的时间感必须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联系起来,使之有可以感知的具体内容。

  一分钟能干什么

 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事情让孩子认识时间的长短,比如一分钟、十分钟。我们可以先问:“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?”孩子可能回答不知道,或很长。这个时候我们先把时间量化,告诉孩子一分钟等于60秒,也就相当于从1数到60。然后再把时间具体化,填充进具体的生活事件,即让孩子来猜想一分钟能做成哪些事情。孩子可能会回答:喝水、上厕所、洗手、穿衣服、画画、搭积木等等,我们就让孩子把自己的猜想付诸实践,看看这些事能否在一分钟之内完成。实践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分析:喝水、说一句话这些事情能在一分钟之内完成,而上厕所、洗手、穿衣服、画画都没有完成。通过这种实践,孩子对一分钟就有了具体的认识。我们继续让孩子猜想十分钟能做什么?通过实践体验,孩子又会对十分钟有新的认识,知道十分钟可以完成哪些事情,不可以完成哪些事情。通过这些体验,孩子们慢慢就知道了一分钟和十分钟大概多长,并且也知道哪个长、哪个短了。

  制定“活动时间表”

 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自己的“活动时间表”,让孩子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以及时间与自己某些活动的联系。比如,孩子晚间在家的作息时间,几点钟看动画片,几点钟玩游戏,几点钟洗漱,几点钟睡觉。家长可以制作一张简单的表,在表示时间的地方画上生动、直观的时钟,并且在家里放一个真正的时钟当参照,帮助孩子有序的活动。刚开始按表执行时,家长需要在某个活动快要结束或开始的时候,提前几分钟告知孩子,让他有心理准备。时间长了,家长就可以不告知,取而代之的是让孩子自己去看时间、把握时间。如果孩子能按表活动,家长应给予鼓励,这有助于引导孩子在规定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。

  培养时间观念小阶梯

  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吃喝拉撒睡都跟着感觉走,家长不必刻意调整其作息,尽量满足。

  1个月大时,帮助孩子形成按时睡眠、按时吃奶的“生物钟”。

  1岁左右,着手调整活动时间,如安排固定的玩耍、午睡时间等。

  2-3岁,用数数感受时间流逝,可以把“等一下”这样抽象的概念换成数几个数。还可以让孩子看时钟指针,并告诉孩子当指针转到某一位置时,表示某些活动该进行了。

  3-4岁,认识时间词汇,使时间具体化。通过日常琐事,加强对白天、中午、夜晚的印象。

  5岁至学龄前,简单了解“过去”和“未来”。家长可以利用故事书中事件的进展来讲解时间。

 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专家  刘姝仪

本文来源:全民健康网 编辑:wuya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
网友关心话题
{/cms:showcontent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