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让你的宝宝养成开朗的性格
http://baby.qm120.com2009-12-29 16:13:03 来源:全民健康网
开朗乐观的性格是大家公认的比较好的性格,那么如何让宝宝从小养成这种性格呢?
现在早已不是“内秀宝宝”大得赞赏的时代,家有内向宝宝,爸妈总担心他没人缘,不讨喜,吃亏……我们该怎样对待“内向宝宝”, 培养他开朗的性格?
1.爸爸妈妈在教养中一味强调威严
家庭背景和教养方式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。如果爸妈是感情上不外露的人,他们便深信爸妈要有威严,就要与宝宝保持一定的距离;爸爸妈妈要是喜欢顺从、依赖、乖乖听话的孩子,孩子为了迎合父母而压抑内心的矛盾和不安,就会逐渐变得内向。
2.由老一辈带大的宝宝
有些爸妈工作忙,孩子断奶后一直由老一辈带大,爸妈双休日才去探望一次,有的宝宝寄养在乡下老家,爸妈甚至一年才与之见面一两次。而老人对孩子生活照料得多,情感慰藉给予得少;老人的年迈体衰,又使孩子极度缺少安全感,很容易使孩子变得敏感和心事重重。老人的反应迟缓和行动迟缓也会“传染”孩子,让孩子患得患失,缺少尝试欲和行动力。而且,一般老人为了“在子女面前好交待”,对宝宝的安全看得特别重,倾向于“圈养”孩子,也不鼓励宝宝出门去结交朋友,孩子的生活圈子就很小,这会使宝宝的人际交往经验不足,而越是缺乏人际交往经验,宝宝就表现得越内向,越退缩。此外,寄养在老人家里的宝宝,爸妈缺少与宝宝充分的情感沟通,对宝宝表现出很大的忽略,这就更不利于内向宝宝的成长。宝宝会认为他在妈妈这里并不重要,等他回到父母身边上幼儿园或上小学时,他对父母的说教会有抵触心理,这会使父母改变孩子内向性格的努力变得格外艰难。
3.宝宝的教养环境多次改变
如果宝宝熟悉的环境突然发生改变,如搬家,乔迁到另一座城市,换了幼儿园老师,他们很可能会变得少言寡语,表现出内向的特性来。要是父母对宝宝的心理变化缺乏关注和安抚,就可能造成宝宝自信不足。就宝宝的教养环境而言,应该是“稳定高于一切”,有的宝宝在0~6岁之间,看护人和教育者在保姆、父母、老人之间反复“易手”,这很容易让宝宝缺少安全感,而变得敏感寡言。
4.宝宝天性敏感
这可能是由孩子天生的气质决定的,也可能是由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某种不顺利,如从小体弱多病引发的。由于宝宝心理敏感,本身就容易对陌生人陌生事产生紧张、畏怯的情绪,产生回避和退缩的行为。如果孩子的畏怯行为遭到父母的责备,一而再,再而三,孩子就不再敢尝试与别人沟通,完全退缩到个人的小天地里,以免动辄得咎。
5.父母呵护过度包办过多,导致宝宝不自信
“你不会的,我来弄”,要是父母习惯对宝宝这样说,去医院,父母代为通报宝宝有哪儿不舒服;去幼儿园,父母代为通报宝宝昨日的口头作业完成得怎么样;去朋友家,父母代宝宝回答主人的问询,代宝宝决定他要吃什么喝什么……爸妈这样包办代替,是因为怕宝宝表现得不大方,不自信,口头表达不流畅,给自己丢脸,也进一步伤到宝宝的自尊心,殊不知,对宝宝伤害最大的事,莫过于剥夺了宝宝的每一次锻炼的机会,然后,爸妈还当着亲友的面这样讲:“宝宝胆子小,一点儿事情就把她吓坏了。”“咳,宝宝什么都不敢,将来可怎么办?”
其实只需要把每次公开场合、每次学习、每次自理,都当做一次锻炼的机会,由此激发宝宝的活力,而不是急于看到宝宝“变外向”的成果,宝宝就会渐渐克服自己的不自信,改掉个性上的不足。
要改善孩子内向的性格,关键还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要适合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,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:
内向未必是坏事——了解内向与外向各有优缺点
外向和内向宝宝的表现各不相同,也各有优缺点:外向型的宝宝性格爽朗,遇事不怯场,反应较快;但他们往往缺乏计划性和坚持性,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。内向型的宝宝遇事沉着、善于思考;但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。外向宝宝的思维方式是广而浅,内向宝宝的思维方式是深而窄,因此,宝宝的内向性格并不是完全的弱势。
内向宝宝改进版——增强宝宝的环境适应能力
环境适应能力对人的发展很重要,它有时甚至被定义为智力的核心。对宝宝来说,环境适应能力常与爸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,过度的保护使宝宝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。因此,爸爸妈妈应该放手让内向宝宝与他往,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、身体健康、年龄比他略小一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,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,还可以让内向宝宝获得友情支持。内向宝宝刚上幼儿园时适应性较外向宝宝差,常常恳求“不要去幼儿园”,此时,一定要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,这样可以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,并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。这对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是有好处的。
[[编辑推荐:如何让孩子有求知欲和上进心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