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频道
  • 资讯
  • 医院
热门推荐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育儿频道 >> 幼儿期(1-3岁) >> 幼儿营养 >> 正文

对付宝宝挑食应遵循哪些原则

http://baby.qm120.com2009-11-12 11:30:35 来源:全民健康网

关键字:零食 饥饿 饱腹

    第三类是厌食症。这种孩子的表现往往是食物摄入不足,持续1个月以上。它往往发生在食物转换期,也就是换固体食物时。此时,孩子除了对食物不感兴趣,对其他所有东西都感兴趣,会到处跑,表现出非常强的自主性,看上去生长、发育都基本正常,但可能存在不规则的睡眠。对这种情况,家长不能满屋子追着喂,否则只能加重他的不良饮食行为。应该首先减少用餐的冲突,不要逼着他吃,其次就要试着引发他对食物的兴趣,并给孩子立好规矩,让他清楚,吃饭时,不允许到处乱跑、乱玩。

  第四类是感官上对食物的厌恶。这些孩子通常是对特定一些质地或味道的食物拒绝。这种行为在临床上被称为触觉防御,对有些东西强烈地拒绝,而对他喜欢的就非常偏爱。此时,比较好的办法是尽早引入各种食物,使他能够克服对新食物的恐惧心理,但绝对不要用食物去贿赂他,说“如果你吃了什么东西,我就怎样。”

  第五类是因为并发有器质性疾病。这些孩子往往在吃东西后,会有呕吐等不良反应,所以他对进食非常害怕,往往是在半睡眠状况下才能吃。这就需要配合正规的治疗了。

  第六类是外伤等造成的器质性疾病。他们往往在进食时发生哽咽,或口腔运动有问题、有心血管疾病等。这也需要到医院查明原因并严格治疗。

  孩子挑食影响不大 在家长眼中,自家孩子不挑食的似乎不多。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发育与行为儿科主任金星明教授表示,近六成的家长都曾抱怨孩子吃得少,吃得慢,总挑挑拣拣。但其实,偏食、挑食问题并不像家长想的那么严重,对孩子成长也不会有大的影响。

  不吃新食物源于自身的保护机制

  “对食物有偏好是人与生俱来的。”美国著名小儿胃肠专家班尼·科兹纳教授表示,其一是个人基因差别;其二是从生物学观点来说,人有保护机制。他们在面对新事物时,都会先恐惧,再慢慢熟悉。食物之于孩子也是一样,有研究显示,通常人们吃新食物要15次以上,才能够耐受。

  此外,一个人吃饭时的胃口还会受到心情和外界因素的影响。尤其是对2岁的孩子来说,饭桌是他们天然的战场,他们需要通过发脾气、使性子来显示自己自主的权利。在这种情况下,家长口中的命令就常常会变为孩子的一种折磨,以至于他们以后看到同样的食物都会难受、不舒服,拒绝再吃。

  轻微偏食不影响智力、身体发育

  金星明告诉记者,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的挑食、厌食问题格外看重,无非两个原因:怕缺了营养身体发育受阻,或是害怕对智力发育产生影响。

  但实际上,如果只是轻微的挑食,比如对某些有特殊味道食物的拒绝,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发育。需要强调的一点是,尽管身高、体重是衡量孩子发育正常与否的标准之一,但却不是绝对指标,就像父母都不高的,孩子个头不够高也是正常。

  至于智力发育,科兹纳教授特别指出,不要把饮食和智商直接挂钩,因为智商受到遗传,以及社会因素、母亲的受教育程度,甚至亲子关系等多方面的影响,饮食只是其中的相关因素之一,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
  家长需要改变观念

  那么,是不是说孩子挑食就可以任其发展了呢?当然也不是。

  准确来说,轻微的挑食、厌食不属于医学上说的进食障碍,但却属于进食问题。金星明说,解决它,最重要的是改变家长的理念,并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矫正方法。

  比如,国外研究发现,挑食偏食的儿童往往拒绝水果、蔬菜比较多,而我国却是拒绝水果较少,拒绝蔬菜较多。这就是因为多数家长有个误区,认为水果是好东西,水果能代替蔬菜。所以,家长的正确认识对孩子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。

首页12尾页
本文来源:全民健康网 编辑:wuya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
网友关心话题
{/cms:showcontent}